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石朴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序—读石朴山水画

2011-01-13 09:34:23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阳太阳
A-A+

  八十年代初,我在广西艺术学院当院长时,友人想推荐一个画家读我的研究生,我从友人带来的几十幅画作中开始接触石朴先生,仅凭粗浅的观感——他定能成器。

  时隔数年,在桂林宾馆,我几乎用了四个小时的时间把石朴的近百幅作品一一看完,与我一起看画的还有几位书画界的老朋友,这一次,我们都被面前的这批画深深吸引,大家都赞赏不已。石朴先生的画是隔绝了红尘的,把它拿在手上,或者把它挂在墙上,其生展流动处,即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血脉与意境。

  今日画坛,人们在艺术上越来越避难从易,更有甚者竟认为工匠化的死抠硬磨式的中国画是“高难度”。而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得到因寂寞而带来的那份宁静,去花功夫真正在中国画传统上打进去,并用自己最真切的的感受和灵魂去打出来的画家越来越少,而石朴的新不是西方的新,而是中国式的创新,只有这样的作品最终才能成为中国美术历史的记忆。至此,我高兴的看到石朴先生对水墨艺术创作中在灵魂撞击中闪烁的火花,并在此层面上的思考中国山水画的创新所表现出来的努力,而感到欣慰。

  看得出,石朴追求的中国画精神价值和目前在中国画坛流行的完全相反,事实上,我们看到,恰好是人类历史所经历的那些质朴时代深深吸引着他,那时的人们怀着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和对事物最初始的认识,过着一种最为本质的简朴生活。那些来源于生活而非出于现在的名家大师名下的质朴之作具有强烈的时间穿透力,横跨了千百年撞击着现在的心灵,这就是石朴先生的追求。相信真正的奢华不在其价格,而应在其代表的精神

  石朴学习中国画是从读了一本贺天健先生的自传的书开始的,当他看到贺天健先生对中国画的见解,以及对中国画的精萃的阐述,他从此就与中国山水画结缘。时间可以推溯到一九六五年,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他的行为是不为世俗、甚至他的一些朋友所理解,可见,他爱中国画确实是发自内心的。

  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真爱,使他在人生的旅途上遭遇到的种种磨难、压抑、蒙受的种种屈辱面前,他始终未放弃心中的艺术。“我以我心付丹青”,这是石朴从心底发出的刻骨铭心的誓言,因而在其“墨点亦多,泪亦多的”辛酸的艺术道路上,默默耕耘而不知疲倦。不求闻达、孤介的个性使他不为画界所知,一晃竟是几十余年,真让人唏嘘不已,不胜感叹!

  最值得我们尊重的是他对人生对艺术的态度,与世无争,平平淡淡,安安静静。他那种生存环境,他这个年龄,画的这么好,我很感慨。他的画把黄宾虹和石涛化了,尤能得其传统之妙谛,气足、韵长,气韵荒寒,那种老劲,从内到外我觉得他都达到了这种境界。那一幅幅充满勃勃生机的内美的作品,散发着令人遐思的高古情怀,亦古亦今,亦梦亦幻的气息使人竟然流连往返,不忍离去。繁而透,淡而厚,画之真境界。

  石朴的山水画崇尚真实,让人感受到画作中呈现出的人世的苍凉,有时又是幽邃中的沉寂,默默无言对秋山的倾诉,又是天地悠悠,渺然无际的乡愁。景色若明若暗,山光交相辉映,斑斑驳驳点点,迷离恍惚之中,似有思绪万千欲诉,瞬间又化为乌有……, 山石、树木层层浑然一体,似分明,又混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无水而水自流,无云而云自隐。石朴先生用他精湛的充满书法功力的线条以在个人修炼之中萌发的智慧,用娴熟的笔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画卷,这既是作者灵魂的栖息之地,也是有着同样中国情结的中国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

  石朴先生挖掘水墨材质的视觉张力,证明建立在中华文化基础上的传统的中国画,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他的风格面貌变化甚多,可以左右逢源,这正是我们所期盼的大家作画的共同特征。“求木之茂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植根于传统的石朴,相信还会有更多更好的精品问世。中国画的前途将会因为有了石朴等优秀画家而光辉灿烂!

  石朴的水墨语言陈述方式在传统中国画的转换形式上具有典型的意义,他既没有走观念化的拓展之路,也没有走固定借鉴和挪移的捷径,而是在传统转化中提炼出了经典性的水法墨法表述方式。

  艺道无涯,美无止境,我热切的希望他日后有更多更美的作品问世。我想:石朴会这样做的。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石朴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